AICoin动态

比特币矿机变天!美国开源新机杀进来亚洲厂商

新闻 2025-11-03 17:28

  十多年来,亚洲一直主导着比特币挖矿硬件市场。随着挖矿企业争相升级和扩充设备阵容,比特大陆(Bitmain)、神马矿机(MicroBT)、嘉楠耘智(Canaan)等亚洲制造商凭借主打极致原始效率的廉价设备取得了成功。每一代新设备都将效率推向更高水平,矿工们也纷纷更换旧矿机。

  但如今,速度和效率的提升已进入平台期,多数硬件制造商难以突破 3 纳米级芯片的技术瓶颈。矿工在选择硬件时,开始关注新的问题:“哪款矿机使用寿命更长、长期成本更低?”“操作起来会不会很麻烦?”“能否更换新组件?”

  随着矿工的优先级开始转变,美国科技巨头 Block 公司携其 Proto Rig 和 Proto Fleet 系列产品进军硬件领域,这是美国企业罕见地尝试角逐专用集成电路(ASIC)市场。

  如果硅谷其他企业纷纷效仿并取得成功,或许能将比特币挖矿从亚洲主导的 “一次性设备” 市场,转变为一个开放度、可维修性和可靠支持与效率同等重要的全球性产业。

  长期以来,比特币矿工一直处于选择有限的市场环境中。比特大陆、神马矿机、嘉楠耘智等亚洲公司(其生产的专用集成电路矿机专为挖矿设计)合计占据了全球 99% 的比特币矿机市场份额。

  这导致矿工陷入了恶性循环:他们必须投入巨资进行昂贵的设备升级才能跟上节奏,被无法摆脱的固件绑定,且设备出现故障时,售后服务往往难以保障。

  若硅谷企业的进入被证明具备可信度,将迫使亚洲老牌厂商跳出 “单纯追求性能” 的框架,转而关注矿工一直诉求的其他功能:可升级性、可维修性和标准化软件。提高设备耐用性有助于缓解频繁更换带来的财务压力,降低减半周期带来的冲击。

  竞争还将推动专用集成电路技术知识向亚洲以外地区扩散。当制造和设计集中在世界某一区域时,整个网络会更加脆弱。更广泛的技术储备将让比特币更难扰,减少对单一地区的依赖。简而言之,竞争不仅能改善矿工的资产负债表,还能增强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度。

  亚洲最初是如何主导比特币挖矿硬件市场的?正如人们常说的,这片大陆恰逢其时、占据了地利优势。

  21 世纪 10 年代初,比特币挖矿从图形处理器(GPU)转向专用集成电路,亚洲企业抓住了这一先发优势。专用集成电路专为比特币的 SHA-256 算法设计,效率远超图形处理器,矿工们迅速向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的厂商聚集 —— 这一趋势利好亚洲地区及其硬件制造实力。

  短周期的硬件更新要求制造商将利润投入研发,这使得新进入者几乎无法承担追赶所需的成本。

  此后,亚洲企业锁定了供应链。它们拥有本土的制造和封装工厂,与合同制造商联系紧密,物流网络能实现矿机的快速量产。比特大陆和神马矿机随后在芯片设计和散热技术上大举再投资,进一步巩固了领先地位。

  美国挖矿企业要与亚洲主导的市场竞争,必须大幅提升亚洲早期设定的行业标准。它们需要提供开源、模块化且易于维修的基础设施。

  挖矿硬件的设计应面向操作人员,而非仅仅为了便于生产。模块化架构将计算、散热、控制和供电系统分离,允许矿工 “热插拔” 组件,并根据不同使用场景调整设备 —— 这一模式延长了设备生命周期,让维修更具实操性,将消费电子的设计理念引入了矿机市场。

  开源技术栈将减少供应商锁定,让社区能够审计和优化性能,并为混合硬件环境下的标准化设备集群管理提供可能。效率仍将是关键,但可持续性必须纳入考量范畴。

  Block 公司的新款 Proto Rig 和 Proto Fleet 产品据称正采用这一理念。凭借在销售终端系统领域数十年的经验、全球制造合作关系和质量控制体系,Block 有望以过往美国入局者未能实现的方式,提供可靠的交付服务和售后支持。若其他美国企业也采用这一可持续发展模式,或将为挖矿基础设施设定新的行业标杆。

  对矿工而言,最大的成本驱动因素是电力而非硬件。不同地区的电价波动巨大,且随着每次减半后区块奖励减少,能源效率成为决定企业存亡的关键因素。

  在这方面,矿工同样缺乏灵活性。他们只能使用市面上仅有的设备,这些设备的能源配置由封闭固件固定,矿工只能被动接受制造商提供的效率曲线。

  美国的挖矿基础设施应允许矿工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矿机的运行频率(降频或超频),实时匹配电价优化性能。可更换组件让矿工更容易追逐廉价电力、对冲成本,或通过在用电高峰期停机来获取收益。

  美国无需抢占亚洲的全部市场就能产生影响。即便只是一次具备可信度的挑战,也能扩大竞争范围,给予矿工真正的选择空间。而这种选择将让比特币网络变得更强大、更具韧性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上一篇:阿联酋居民可通过du公司“Cloud Miner”平台参与受

下一篇:独家 他基于EOS侧链建去中心化数字资产管理平台

猜你喜欢